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为萨特办文化入境签证”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6日 02:4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成都会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之后,我很快就着手筹办“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而其第一辑便是后来被文化读书界所熟知的《萨特研究》,紧

成都会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之后,我很快就着手筹办“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而其第一辑便是后来被文化读书界所熟知的《萨特研究》,紧随其后的,则是《马尔罗研究》《新小说派研究》《尤瑟纳尔研究》等。

为什么“丛刊”工程是从萨特入手?

首先是因为他在法国20世纪精神文化领域中超重级的分量。他不仅在小说、戏剧、政论、传记文学方面均有丰厚的业绩,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且以思辨的深刻穿透力与强大论证力使其存在主义哲理具有了全球影响与世界声誉,成为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的流行时尚。此外,他还是一个举手投足均有世界影响的社会活动家、政治思想家、时代的弄潮者。我的“丛刊”从萨特等人入手,得到了真正行家的认可与赞赏。1981年我在巴黎进行学术访问时,至少向波伏娃和尤瑟纳尔这两位当今法国文学的名家介绍了我对“丛刊”的设想。波伏娃--萨特的这位终身伴侣当然对我从萨特入手感到很高兴,也十分认同,而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兰西学士院女院士尤瑟纳尔也认为我这一切入很有见地。选取萨特作为“丛刊”的开篇的第二个原因,则完全是由于国内学术文化界的实际状况。这样一个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文化名人理应在中国得到热情接待,他理应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他“存在的支点”。

就这样,我很快就启动了《萨特研究》的成书进程。对我来说,这个进程,一开始就是胸有成竹、轻车熟路的,不论是对萨特问题的思想观点、识判评价、感情倾向,还是对萨特全面资料的基本掌握,都可以说已经有了某种“草图”与“毛坯”,在成书之前,至少有这么两方面准备。

一是在1978年的广州会议的长篇报告中,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专章”对萨特做了相当充分的正面评价,并基本上明确勾画出了这样几道清晰的标线:(1)萨特继承了过去时代人类文学进步的思想传统,“达到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最高度”;(2)他的文学作品具备进步的思想内容,有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观察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3)他的存在主义哲理,“自由选择”论有明确的善恶是非标准,有鲜明的积极价值取向,有助于世人进取向上,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可贵的动力;(4)在社会政治活动中,他是法国历史上从伏尔泰、雨果、左拉到法朗士这一作家兼斗士传统的继承者,并且达到了激进左翼与共产主义同路人的高度。

二是于1980年发表在《读书》上的《给萨特以历史地位》一文中,我又进一步延续、扩充、细化了广州会议上对萨特的正面评价,更强化了为萨特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立场与态度。

这就是在《萨特研究》成书之前,我对萨特的基本思想立场与理论观点。有了已经形成的这样一股底气与主意,成书过程也甚为顺当了。

编写《萨特研究》,首先要拟出全书的框架,旨在保证全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萨特厚重深刻甚至纷繁复杂的哲人思想,经得起推敲而又易于为中国人所理解,因为毕竟这是第一次全面地把萨特展现在一个对他并不了解的国家面前。

第一个板块是要选出他的文学代表作。他的长短篇小说以及戏剧创作有二三十种之多,不可能在一个选本里都选上,只能选出一部分有代表性与表征意义的作品。而且,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最好是将入选的作品完整推出,不做删节,这样就必须在有限篇幅范围里,做出最精当的筛选。经过反复考虑与斟酌,我把他的全部文学作品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政治写实性的作品,一是哲理寓意性的作品。写实性的作品中有长篇小说《懂事的年龄》《延缓》《心灵之死》,短篇小说《一个工厂主的童年》,剧本《肮脏的手》《毕恭毕敬的妓女》《阿尔托纳的隐藏者》;哲理寓意性的作品有剧本《苍蝇》《间隔》《艾罗斯特拉特》,小说《恶心》,这类作品都比较浓烈地、凝聚地表现出了萨特的哲理。在我想来,《萨特研究》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阐明萨特核心哲理的内涵、性质、界定与意义,如果没有完成这一任务,那就没有达到我自己心目中的“专业水平”。因此,我决定选取他的这几部哲理寓意性作品,作为《萨特研究》一书中完整译介的代表作。

与这一翻译板块相关的是另一编述性的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对萨特其他一些小说、戏剧作品一一提供了“内容提要”。这是为了适应中国人对叙事类作品需要先了解其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阅读习惯,并以此弥补上一大板块不可能全部译介萨特所有作品之不足。两个不同板块互为弥补,相得益彰,就能够使读者对萨特全部叙事类作品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2/0426/797.html



上一篇:“开明”文学文化流派研究
下一篇:时代的思想观念对文学作品产生影响:从都邑赋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投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面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