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今天,我们该怎么读鲁迅?| 名人堂·师说之李怡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7日 04:2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又或许有人会问:中学生读鲁迅全集,能读懂吗? 李怡认为这个问题其实细究起来,逻辑很清楚,“一个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不能光读自己能懂的书。还是要读一些暂时没

又或许有人会问:中学生读鲁迅全集,能读懂吗? 李怡认为这个问题其实细究起来,逻辑很清楚,“一个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不能光读自己能懂的书。还是要读一些暂时没那么懂,但是有价值的书。不懂的,可以用余生慢慢去琢磨。先读起来,读懂一点是一点。鲁迅的作品,本来也不是读一次两次就能完全懂透的。我读了几十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完全读透了鲁迅。”

李怡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确实有人会问: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对于鲁迅看得太重了?他的作品在今天是不是有那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李怡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至少到目前为止,鲁迅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他的语文的形式上,仍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李怡又惊又喜,“一旦找到一个通往中学生心灵的通道,鲁迅作品在中学生里面能找到很多的知音。引导中学生放下对鲁迅的成见,固定化的结论,让他们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你会发现,有很多惊喜的火花。有些人怕周树人,怕的是把周树人的作品当成考试的标准答案,我们读鲁迅作品,一定不要是那种为了总结出一些结论式的读法。如果是找结论式的写法,不仅鲁迅不会让人感到亲切,任何一个文学都不会让人感到亲切。”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提到鲁迅总会想到他忧世伤生的苦闷,横眉冷对的冷峻。李怡提醒大家,“其实这只是鲁迅的某一个方面。看一看鲁迅跟当时年轻人交往的故事,你就会发现,鲁迅对生活困难又在理想的道路上奋斗的青年,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你看一看萧红笔下怎么写鲁迅,写鲁迅先生的笑,鲁迅先生的浪漫。其实不仅仅是善良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我觉得,还有一种是善良二字所不能轻易概括的天真烂漫,一种心灵的纯净表现。”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实习生 郑好

李怡在书房

大学二年级时,李怡第一次读完《鲁迅全集》,自此每过一段时间,李怡都会重读鲁迅,做一些摘录笔记,“重读总会发现此前没注意的一些东西。”在很多时候,他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鲁迅作品里能得到豁然开朗的解答,“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学术丛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大文学评论》主编。

自从李怡从北京回到四川任教以来,在成都很多个文学活动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他会给青年作家讲课,也给新书发布座谈当学术主持。观点新颖独到,口才幽默风趣。更根本的,他是一位专职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批评家,尤其热爱并擅长研究鲁迅,是国内重要的鲁迅研究专家。

? 李怡在课堂上(本人供图)

大概3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怡,被分配到四川一所乡村中学,教了一年的高中语文课。李怡发现,在自己的带领和引导下,很多学生特别喜欢鲁迅。有学生对鲁迅作品十分痴迷,问李老师什么地方可以买《鲁迅全集》。李怡惊喜又惊讶,“当时这个乡村中学的条件比较艰苦。不要说一个农村学生,就算是大人,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套《鲁迅全集》。”

前几年,李怡认识了北京某中学一个语文特级老师。这位老师吸引了一大批热爱鲁迅的中学生,带着他们一起读《鲁迅全集》,读完了以后这些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写评论、写读后感。其中有一个同学围绕《祝福》写读后感,一读《祝福》,二读《祝福》,一共写了30多篇20多万字,可以出一本书了。李怡为此专门到这所中学学校,请这位语文老师把学生写的关于鲁迅的读后感给他看看,“他拿出了一大沓。我非常惊叹,与大学生比,中学生是很质朴,也很天真,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很真挚。”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先后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2/0727/806.html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颁奖
下一篇:网络文学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投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面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